R新闻资讯RECENT NEWS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400-006-2615

查看更多
R公司新闻RECENT NEWS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听力筛查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进行?

作者:康奈尔

 

听力是儿童语言发育、学习能力和社交互动的重要基础。听力损失若未及时发现,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、认知障碍甚至心理问题。因此,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节点和筛查方式需要家长和医疗机构共同关注。本文将系统梳理不同年龄段儿童听力筛查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。


一、新生儿期:听力筛查的黄金起点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建议,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‌48小时内‌接受初次听力筛查。我国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》也明确要求,出生后3-5天的婴儿需通过耳声发射(OAE)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(AABR)进行初步检测。
为什么必须从新生儿开始?

  1. 先天性耳聋的早期发现‌:约1‰-3‰的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听力障碍,其中60%与遗传因素相关。
  2. 语言发育的关键期‌:0-3岁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,若听力问题未在6个月前干预,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语言发育滞后。
    筛查未通过怎么办?
    若初次筛查未通过,需在出生后42天复查;若仍未通过,应在6个月内通过听力学诊断(如ABR、ASSR)明确听力损失程度,并尽早干预(如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)。

二、婴幼儿期(1-3岁):持续监测听力发育

即使新生儿期听力正常,部分儿童可能在成长中出现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损失。例如:

  • 中耳炎‌:婴幼儿因咽鼓管结构特殊,易因感冒或呛奶引发中耳积液,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。
  • 遗传性耳聋‌:某些基因突变(如GJB2、SLC26A4)可能表现为迟发性听力损失。
    建议筛查场景‌:
  1. 语言发育迟缓时‌:若孩子1岁仍不会发单音(如“爸”“妈”),或2岁词汇量少于50个,需排查听力问题。
  2. 高危因素儿童‌: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有耳聋家族史或母亲孕期感染(如巨细胞病毒)的儿童,建议每6-12个月复查一次。

三、学龄前及学龄期(3-12岁):关注环境与疾病影响

3岁后,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,接触噪音、感染性疾病(如腮腺炎、脑膜炎)的风险增加。此外,部分儿童可能因耳部外伤、长时间戴耳机或接触高分贝噪音(如烟花爆竹)导致听力损伤。
筛查建议‌:

  • 入学前体检‌:部分地区的幼儿园或小学会将听力检查纳入常规体检(如纯音测听)。
  • 主动观察‌:若孩子频繁要求重复指令、看电视音量调高,或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成绩下降,需及时就医。
  • 特殊场景筛查‌:游泳、乘坐飞机后出现耳痛或听力下降,可能提示中耳炎或气压损伤,需专科检查。

四、特殊情况下的听力筛查

  1. 早产儿或高危儿‌: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、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早产儿,听力损失风险是正常婴儿的10倍,需在出生后多次筛查。
  2. 药物性耳聋‌:若儿童因疾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(如庆大霉素)或化疗药物,需在用药期间及结束后监测听力。
  3. 噪声暴露史‌:长期接触噪音(如乐器培训、频繁参加音乐会)的儿童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评估。

五、家长如何配合听力筛查?

  1. 重视新生儿筛查‌:主动询问医院筛查结果,保留检查报告。
  2. 日常观察行为信号‌:
    • 0-3个月:对突然的声响(如拍手)有惊跳反应。
    • 4-6个月:能转向声源方向。
    • 1岁以上:能模仿简单发音,理解指令。
  3. 避免高危行为‌:如用棉签掏耳、让婴幼儿平躺喝奶(易引发中耳炎)。

结语

儿童听力筛查并非“一次性任务”,而是贯穿成长的持续健康管理。从出生到学龄期,家长需结合医疗机构的专业筛查和日常观察,共同守护孩子的听觉健康。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,才能为孩子的语言、智力和社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
顶部



Copyright © 2000-2021 Powered by 康奈尔  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19057388号-2 网站地图
  • 康奈尔二维码